附件1: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标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的最新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遵循高职办学规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标准引领,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3、《关于征求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教职成司函〔2017〕130号);
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制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制的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
7、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制的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
三、编制原则
(一)以立德树人为任务,促进德技并修
应体现以学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以国家标准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
(三)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促进多方联动
方案整体设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制订和实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工作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也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
(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促进实践教学
把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条件较好的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系统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来整合理论与实践,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仿真性、操作性、生产性实训、实习,根据专业特点可安排灵活多样的实践周、实践月活动。每个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中,要确保实践教学时数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数的50%以上,安排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为半年,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
(五)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促进资源整合
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利用专业之间的互为促进、互为带动、互补共享的关联性,对专业群所涉及专业的组织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校企合作等进行整合,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宽学生就业面向,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编制程序
各二级学院要在院领导的主持下,以教研室为单位,认真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文件,领会本意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分析以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总结近几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确定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并对制订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按时完成。
(一)社会需求分析
着手制(修)订培养方案前,要对近几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和本专业最新的就业趋势进行分析,到行业企业调研,剖析相关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形成调查报告。然后组织召开有来自行业企业的我校兼职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论证会,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二)岗位任务分析
组织资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凝炼出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态度),进一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态度)所需支撑课程。
(三)课程内容分析及课程体系构建
在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研讨为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载体(课程设置),同时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广泛征求企业和师生意见,填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然后对教学载体(课程)按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专项后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排序,构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进程安排。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各二级学院组织专业团队,确定执笔人,执笔人应是专业负责人或者教研室主任(专业群)。按学校统一的模版和格式,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五年制的单独编制。
(五)论证、审批
各二级学院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修改、论证,填写《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意见》,确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送教务处初步审核;
教务处汇总初审,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定。
(六)实施、反馈、调整
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颁布实施。各二级学院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为下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供参考。在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需由相关二级学院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调整。
五、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详见附件
(试验班、专业群、二元制、学徒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六、基本格式要求
为使培养方案更加规范,各专业培养方案统一按以下要求排版:
页边距: 上:2CM;下:2CM;左:2CM;右:2CM;装订线:1CM 位置:左。
页眉:1.5CM; 页脚:1.75CM;行距:固定值 25磅 ;缩进0;段前段后0
正文标题:顶格、黑体、四号、加粗;
正文:段首空两格、宋体、小四 段后空一行